四念住禅修心得 (8)

此贴是专题「第二次四念住禅修心得」的第8 节(共9 节)

目录

厌、离贪、灭

既然要用到六根才会启动「识蕴」,那么,我想办法不用六根可不可以?

搞不好,这六根也是那个机器人的一部份啊!

于是,我关闭了六根,只剩下「识蕴」。另外四个蕴:身体、习性反应、感受、记忆判断都不再作用。

我开始感受到前所未见的超微细振动。

那种感觉,就好像看到熄火的木炭,发着暗红色的光一样。

你觉得它好像没有火了,但是一碰它还是会烧着手。

就像这样,我越想把握这微细的振动,就发现它好像闪着红色的残影一样,左闪右躲。

我一想去碰触、觉知这振动的源头,也就是「心」,感受就猛然生起,「滋滋~~」地炸开漫天的热暖波流,彷佛身体被暗红色的木炭烫伤一样,好不难受!

下座,我经行许久,左思右想,找不到解决的招式。

我突然想起,这颗「心」,现在已经是一个终极的「自动控制机」了。和电梯的微控制器一样,我只需要下指令给它,何须亲自校调它的马达呢?!

无招胜有招,交给「法」来处理吧!

舍觉支

上了座,我启动「意识」,轻轻的告诉它我最喜欢的几句经文:

一切色无常、苦、非我,非我所。受…想…行…
…识无常、苦、非我,非我所。

无常 (anicca)
厌离 (nibbida)、
离贪 (viraga),
灭 (nirodha),
向于舍 (patinissaggo)
解脱 (vimutti)!

它立刻开始迅猛的转起,一下就跳到「四禅」的转速。

然后迅速的以三相:无常、苦、无我去对治身体上的振动、以及对振动的执取。

那个对治法,感觉起来,就像是慢慢把两颗磁铁分开一样。

刚分开时会有明显的振动感,有点像心跳一样沉重不安;分开到一半,在磁铁间会发出微弱的电弧,试图抵抗分开的力道;然而,分开到最后,只剩下微弱的磁力吸引,就像手指或脚趾上痒痒的感觉而已。

最后,就「㕷」一下的,完全分开了,一点吸引力都不留,毫无痕迹。

从「行蕴」到「想蕴」,都是这种明快的方式,断除执取,暂时不再生起。完美的「舍离」(Upekkha)。

最后剩下一个「识蕴」,非常难缠。

我的「心」开始发挥它完美的「自动控制」功能,对它进行收歛控制。

我实在无法清楚的解释,我的「心」到底做了什么对治它。我只能用无限逼近的方式描述这个事件。

以下的描述都只是一种事后的描述和比喻,并不是在事件发生时出现的概念和形象,请看官们多多包涵。

神秘事件

最后的这个「识蕴」,在我的记忆中,被认知为一个发着暗蓝色光芒的三角形。

我心中的那台「自动控制器」好像要降落在这个三角形上一样,不断的左调右扭地,一步一步向着这个三角形对齐。

由于「心」是非常急速的在旋转,感觉起来就像直升机一样,要降落在甲板上的一个很小的三角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

我在这台直升机上以第一人称来观察,感觉就好像那个蓝色三角形一直在左闪右躲,慢慢的变大。

为什么会慢慢的变大呢?

因为「心」越来越靠近它了。

很快的,那个左闪右躲的频率越来越快,快到三角形变成在「抖动」一样,感觉就好像散光近视眼,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两、三个重叠在一起一样。

不过由于「自动控制器」的微调,那「抖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最后三角形越变越大,抖动的幅度越调越精准,叠影渐渐的合在一起……

若是光靠我的「意识」,人为地去校调它,根本无法达到如此高频率的微调校准,更别提要达到收歛了。我只有赞叹的份儿。

突然间,那三角形变得完全的「清晰」,不再「抖动」了。

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抓准时间差,「噔」的一下子穿过了那个三角形。

所有的「意识」、「识蕴」都一下子消失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电视机突然被拔掉了插头一样;或者是,就好像不谙水性的人突然被压到深海底下,快要溺水的前一秒钟。

「心」从所有的摩擦中离开了。

它离开之前是极高速的在转动,只剩下非常微细、微细至极的一点点小振动在摩擦着它,而这个小振动仅仅是为了要测量它的转动而已。

「心」连这个极端微细的小振动都抛下了,转身离开。

但离开之后呢?它还在转动吗?

我无法分辨,因为没有感测器,没有基准,完全无法量测了。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可以说明它。

我猜测有三种可能:

  • 一种是,心直接从最高速变成静止。它好像短路了一样,不再接受输入,也不再接受输出。所以任何东西都无法感测到它。

  • 一种是,心的转速超越了这三界内的最高速度,以致于三界内都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感测到它。对三界来讲,它转得太快,以致于「透明」了,说在这里也不算是在这里,可是却无所不在。

  • 一种是,心直接解体了,一切在解体前聚集在一起的「色」法都失去了向心力,直接以「第四宇宙速度」逃逸,各奔东西。

你觉得呢?

事件之后

这个事件的时间非常之短暂,大概只有不到一毫秒吧。

然后心又转回来了,意识也回复了。世界又亮了起来。

不同的是,心里好像吃到了一颗很甜的糖,或是像是做了一场美梦一样,开始回味那一毫秒的事件。

这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所以不像第一次那么令人紧张,又觉得害怕。

这一次,心就好像研究员一样,开始分析和调查这个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

首先,最明显的是,五蕴开始转起来,一样是聚集起一球一球看起来很明亮的微粒子团。

不过,那团微粒子团明显的小了一号。

不知道是它吸引到的微粒子变少了?还是吸引到的微粒子总数不变,只是半径变小了,密度增加?这些假设都还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确认。

不过,若是用磁铁来比喻五蕴吸引微粒子的力度,那么这些五蕴的「磁力」,感觉上似乎是真的小了一些。

再者,这事件之后的禅修,居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进入这种「意识消失」的事件。就像是计划它发生一样。

所不同的是,这是可以记录下来的,在记忆里会留下一段很「满足」的记录--虽然不是「睡眠盖」的影响,但好像睡得很饱很饱一样的满足。那段时间里,「心」不与任何东西连接,没有摩擦,没有微细的振动,好像自给自足一样,不与外界接触。

要进入这个事件,同样要经过「去五盖、增长七觉支」的过程,通过「十六观智」的阶段一个一个阶梯上去。心在这个过程里越转越快,储备的能量越来越大。然后,每一蕴都渐渐消散,直到剩下「识蕴」。

最后,心在最高速的「四禅」状态下,踨身一跃!

一切寂滅。

满足感

为什么这样可以带来「满足」的感觉呢?

很简单啊,因为有接触、有振动就是「苦」,无法得到满足;离开接触、振动息灭,就是「满足」了。

「苦」受的反面就是「乐」受。

「行苦」的反面,也一样是「乐」,是超越世间标准的「乐」。

那么,心「转动」到超越极速之后,是成为了什么状态呢?为什么会带来满足感呢?

前面提的三种可能的解释,不知道你选了哪一个?

答▫案是,我根本找不到解释,三个解释中没有任何一个能让我觉得满意的。

还好,世尊的答▫案比我想得要简单明了的多:

…不動、心解脫,即貪空、嗔空、痴空也。
--《有明大经》MN 2.42

转动的反面,就是不转动 (Akuppa),表现出的现象就是心解脱 (Cetovimutti)。该状态内,不再有贪、嗔、痴。

在逻辑学上,要解释一个「不是A」的东西,拿「B」跟「C」来解释「不是A」的东西,都不能确保是完整的。

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D」也具有「不是A」的性质啊!世界上那么多「不是A」的东西,没有人能够把它穷举完的。

那不如,我们就给它一个符号,叫做「非A」(~A),来表示所有「不是A」的集合,就好啦!省时又省力。

为什么说世尊的法,大家都说是圆▫满的,初中后都是完美,因为它是逻辑上「完备的」(Completeness)。

因此「不转动」(~转动) 才是完整的解释。

讲完,不多解释。再讲都是错。

结束

出定后,我真的有一种脱离的感觉,好像脱下了沉重的冬衣一样。

心非常稳定的运转在禅定的速度,苦不容易生起。五蕴则是需要用到时才会聚在一起,当有则有,无用则离。

但最重要的不是看禅修营时的状态。重要的是离开禅修营后,五盖的生起和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虽然贪、嗔减少了不少,但仍未根除,面对外境它还会蠢▫蠢▫欲▫动,时不时就爆发一下;而且,由于生活中各种违犯,不再能够轻易的入定,更别提寂灭一切诸行了。

修习多修习,持续检查自心,努力迈向最后的终点!

附注

无常…乃至解脱的参考经文:

So tāsu vedanāsu aniccānupassī viharanto,
virāgānupassī viharanto,
nirodhānupassī viharanto,
paṭinissaggānupassī viharanto
na kiñci loke upādiyati.
Anupādiyaṃ na paritassati, aparitassaṃ paccattaññeva parinibbāyati

当他在那些受上住于随观无常、
住于随观离贪、
住于随观灭、
住于随观断念时,
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
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独自地证涅盘。

‘khīṇā jāti, vusitaṃ brahmacariyaṃ, kataṃ karaṇīyaṃ, nāparaṃ itthattāyā’ti pajānāti.

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渴爱的灭尽小经》,MN 37


专题导航:第二次四念住禅修心得

“四念住禅修心得 (8)”的2个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