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蹉国王请教如何断除男女感官之欲,而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宾头卢尊者建言:
世尊说:『比丘们!
你们对如母亲般年纪的女人,应该现起她是母亲的心;
对如姊妹般年纪的女人,应该现起她是姊妹的心;
对如女儿般年纪的女人,应该现起她是女儿的心。』
如果这样如母、如姊妹、如女儿的观想还不得力,贪欲、瞋恚、愚痴依然烧燃,是否当更
有殊胜因缘对治?宾头卢尊者答言:
世尊说:『比丘们!
你们应该观察此身从脚掌底往上,发梢往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的:
「此身有
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
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
肠子、肠间膜、胃、粪便、
胆汁、痰、脓、血、汗、脂肪、
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
如果这样的不净观尚不够力,却走过来如清净的状态,是否有更殊胜的因缘对治?宾头卢尊者答言:
世尊说:『比丘们!
你们要住于守护根门:
以眼见色后,你们不要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你们应该依其自制而行动,你们应该保护眼根,你们应该在眼根上达到自制;
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嗅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触所触后……以意了知后,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你们应该依其自制而行动,你们应该保护意根,你们应该在意根上达到自制。』
经过对于异性作如母想、如姊妹、如女儿想,和不净观后,国王都无法断除男女的感官之
欲,直到最后宾头卢尊者建议持守根律仪,
『汝等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此}[汝]等当受持眼律仪。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
国王才肯定此方法受用,而说了:
善哉!善说法,……乃至受持诸根律仪。尊者宾头卢!我亦如是,有时不守护身,不持诸根律仪,不一其念入于宫中,其心极生贪欲炽燃、[瞋恚烧燃、]愚痴烧燃,正使闲房独处,亦复三毒烧燃其心,况复宫中!
又,我有时善护其身,善摄诸根,专一其念入于宫中,贪欲、恚、痴不起烧燃其心,于内宫中尚不烧身,亦不烧心,况复闲独!
以是之故,此因此缘能令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
此处,关于守护根律仪,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援引《菩提道次第广论》作补充:
初中【密护根门】有五:
- 以何防护者,谓护正念及于正念起常委行。
- 其中初者,谓于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
- 二者谓于正念,常恒委重而修习之。
- 何所防护者,谓六种根。
- 从何防护者,谓从可爱及非可爱,六种境界。
- 如何防护,其中有二:
- 守护根者,谓根境合,起六识后,意识便于六可爱境六非爱境,发生贪瞋;应当励力,从彼诸境护令不生。即以六根而防护者,若于何境,由瞻视等,能起烦恼,即于此境,不纵诸根而正止息。
- 其守护根者,是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若由忘念烦恼炽盛,起罪恶心,亦由防护而能止息。取行相者,谓于非应观视色等,正为境界,或现在前,即便作意彼等行相,现前往观。取随好者,谓于六识起后,能引贪瞋痴三之境,意识执持;或其境界,虽未现前,由从他闻,分别彼等。
- 防护为何者,谓从杂染守护其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此中所住无覆无记者,谓威仪等时,非是持心住善缘时。